最新目录

我国高原药学领域专家破解高原低氧特征用药难

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原缺氧导致高原人群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如何将药物与高原缺氧特性相匹配,一直是国际药学界的一大难题。近日,由青海大学李向阳教授等专家学者历时20年完成的“高海拔缺

高原缺氧导致高原人群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如何将药物与高原缺氧特性相匹配,一直是国际药学界的一大难题。近日,由青海大学李向阳教授等专家学者历时20年完成的“高海拔缺氧环境下药代动力学与药物代谢酶研究与核受体调控机制”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项目,获得解决。第一时间澄清了相关问题。瑞士《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美国《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Therapeutics》等十余家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先后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2020年12月30日,课题经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答疑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将使全球数千万高原居民和旅居者受益。

近年来,高原上的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从平原地区到高原旅游、商务、体育训练、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青藏高原旅游人数已达9000万人次。此外,全球有3800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素体迅速进入高原后,形成急性缺氧,几乎不可避免地面临高原反应甚至高原反应。他们以高原急救、高原地区驻军救灾官兵保护、高原居民个体化用药等为重点,逐渐成为医学、药学研究人员。聚焦关键点。在高原环境下,研究药物代谢酶的特性及相关机制,以及如何对快速进入高原、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群进行合理有效的给药,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

“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药浓度,开展了磺胺甲恶唑、二甲双胍和扑热息痛在高原缺氧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高原地区汉藏人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研究表明,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磺胺甲恶唑、二甲双胍、对乙酰氨基酚和利多卡因的代谢减慢。”李向阳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团队不仅研究了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药代动力学,还研究了高原缺氧环境下CYP450和NAT2酶的活性和表达,以及核受体对高原缺氧环境的调节作用。 CYP450和UGT1A1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深入研究,该项目已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8篇。

审稿组认为本项重大突破研究在于,研究团队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将高海拔医学与药物代谢相结合,建立了高海拔缺氧环境下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首次,发现高原缺氧条件下体内药物代谢显着减慢,高海拔临床用药计划ude地区提出“应重新评估药物代谢动力学,适当调整剂量”,这将对高海拔地区临床合理用药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巨大。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高原缺氧环境下药物代谢酶CYP450的活性和表达变化是药代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因素”的重要学术观点,并首次合理解释高原缺氧条件 药代动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高原缺氧条件下核受体PXR和CAR对CYP450的转录调控,提出“高原缺氧环境下PXR和核受体。CAR介导药物代谢酶CYP450的转录调控,在这一新机制对高原缺氧环境下药物代谢的综合解释具有启示;研究开创了“高原自然环境-生理”生化指标-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酶综合研究模型-核受体为国际高原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了示范和思路。

李向阳表示,该项目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开创了高原缺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综合研究。高原自然环境-生理代谢l 与生化指标-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酶-核受体”模式推进高原医学与药物代谢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培养研究团队和高端创新人才,搭建药物代谢创新平台高原缺氧环境研究,推动高原缺氧环境药物代谢创新研究,形成高原缺氧环境药物代谢研究示范,提出高原地区临床用药方案“药物代谢动力学需重新评估,剂量应适当调整”,并提出“高海拔缺氧环境下核受体PXR和CAR介导药物代谢”酶CYP450转录调控影响药代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学术理论。该项目提升高原地区临床安全药物研究与应用能力,引领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实现高原环境下药物代谢领域创新资源和服务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玩马甲)

文章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网址: http://www.gjyx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611.html



上一篇:天药股份出资1700万元委托药研院进行相关药物药
下一篇: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如何顺势而为?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投稿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版面费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